中共总书记习近平周五鼓励新一轮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中国总理李强周六则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强调如何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在外界普遍不看好中国经济前景的情况下,有分析指中国领导人正面临着近十年来最大的压力,试图拿出新政来拯救经济。
中国经济持续放缓的一个最新信号是,两会临近之时,中国各地方政府在春节前闭幕的地方“两会”上,陆续公布了2023年经济发展成绩单以及2024年的GDP增速预期目标。根据官方出台的数据,中国31个省级经济体中,有17个未能达成2023年GDP目标。展望2024年,几乎所有地方的经济增速目标都低于去年或与去年持平。
英国广播公司援引专家分析说,中国要在2024年经济全面恢复至新冠疫情之前的水平并不乐观。预计两会公布的全国经济增速目标落在5%以下或左右。
中共总书记习近平23日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称,加快产品更新换代是推动高品质发展的重要举措,“要鼓励引导新一轮大规模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
习近平称,物流是实体经济的“筋络”,联接生产和消费、内贸和外贸,必须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提高经济运行效率。
德国商业银行高级中国经济学家汤米吴对路透社分析指出,今年年初,由于成长担忧和通货紧缩加深至全球金融危机以来从未见过的水平,中国股市一度跌至五年低点,中国领导层上次面临这种压力是在2015年,然而目前的情况要复杂得多。
中国“两会”临近,传统上以经济议题为中心的中共三中全会也至今未能召开,荣鼎集团合伙人洛根·赖特(Logan Wright)表示:“全国人大不会推出政策火箭筒,部分原因是中国没有好的选择来通过传统渠道保持增长。”
紧接着习近平讲话之后,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强次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的政策举措,部署进一步做好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工作。”
显然,李强召开这一会议与中国与西方国家经济脱钩趋势加重,外资纷纷撤离中国,外商投资减少形势有很大关系。
李强在会上强调,外商投资是推动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共同繁荣发展的重要力量。要把稳外资作为做好今年经济工作的重要发力点,在扩大市场准入、优化公平竞争环境、畅通创新要素流动等方面加强服务保障,持续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巩固外资在华发展信心,提升贸易投资合作质量和水平。
中国国家外汇管理局2月18日公布数据显示,2023年外商直接投资总额为330亿美元,比2021年的峰值下降90%以上,是1993年以来的最低水平。
外商投资减少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李强所说的“营商环境”,在中国三年“清零”,经济疲软不振的背景下,西方商会认为外商在华的营商环境变得更恶劣了,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中国去年公布的新版反间谍法和新版国安法。
美国反间谍与安全中心曾表示,新修订的《反间谍法》对国家安全机密的定义含糊不清,但相信北京方面采取了广泛的观点,包括公司用作其正常业务的信息都可能涵盖在内。
美国反间谍与安全中心在一份建议通告中表示,如果中国当局将美国公司和个人列为间谍活动或称他们正在协助外国对中国实施制裁,美国公司和个人可能“因传统商业活动而面临处罚”。
分析人士指出,反间谍法,安全法本质上都是为了巩固习近平的权力,法律含义模糊,涉及宽泛,不但起不到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的作用,反而令投资者害怕。